地学快讯|“新时代中国城市地理学学科发展研讨会” 在武汉大学顺利召开
在武汉大学顺利召开
2017年12月26日,“新时代中国城市地理学学科发展研讨会”在湖北武汉顺利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地理学会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主办,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承办,来自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兰州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等单位的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李志刚院长主持了研讨会开幕,北京大学柴彦威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宁越敏教授先后致辞。
图:与会代表合影
与会专家集中探讨当前中国城市地理学学科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中国城市地理的研究特色与研究范式创新问题进行了总结和讨论。
会议宣读了中国地理学会关于城市地理学专业委员会的换届通知,完成了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换届仪式。城市地理学专业委员会原主任、北京大学柴彦威教授以及中山大学周春山教授对过去4年委员会所开展的工作各项进行了梳理与总结,同时表达了对于未来学科发展的期望、对新一届委员会成员的祝福。新任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南京大学甄峰发表了就职感言。甄峰教授首先向中山大学许学强教授、北京大学周一星教授、南京大学崔功豪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宁越敏教授、清华大学顾朝林教授等前辈和北京大学柴彦威教授、中山大学周春山教授等几位主任致以敬意和感谢,表示将继续传承和发扬中国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的优良传统,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甄教授也表达了对于委员会全体成员的期望,鼓励大家增强主动意识、团结一致、相互扶持,共同打造更有战斗力的学术共同体,进一步提升学科影响与地位,为中国城市地理学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图:中国地理学会关于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换届的通知
与会代表们紧密围绕新时代中国地理学的学科特点、优势、趋向与对策等方面主题,对城市地理学学科发展进行了全面回顾和系统梳理,畅想了未来学科发展方向。具体而言,代表们围绕“中国城市地理学研究范式的演进与特色”、“中国城市地理学学科发展面临的危机与挑战”、“中国城市地理发展的时代要求与机遇”、“中国城市地理的理论及方法创新”等四方面话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图:北京大学柴彦威教授
柴彦威教授指出,对中国城市地理学学科范式与未来发展的探讨,必须结合学科发展所面临的时代背景。近十年来,我国城市地理学理论在国际化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创新对于学科发展的带动仍然欠缺,需要进一步反思城市地理学科与城市规划工作的关系,突破当前学科发展所面临的困境。
图:华东师范大学宁越敏教授
宁越敏教授认为,当前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很多研究关注社会问题,对全球化的把握不够,研究方向趋于碎化。在实证主义影响下,学者们倾向于研究微观问题,对城镇化宏观问题关注不够,创新力和影响力有所下降。宁老师指出,当前城市地理研究一方面要思考理论的中国化与创新,一方面要更多地与时代话题紧密结合,针对现实问题建构理论框架,实现创新发展;加强城市地理学对于国家重大项目和城市规划实践的参与,探索新路径和新方法,发出自己的声音。同时,宁老师也强调了平台建设的重要性。
图:中山大学周春山教授
周春山教授认为,城市地理研究的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应并重发展。针对有些老师担心选题过于宏观而难以驾驭的问题,周教授指出,也应鼓励学生开展宏观问题研究,尤其是要服务于国家战略和社会发展。周教授提议,在城市地理学专业委员会的未来工作中,可以就若干重点问题如鄂尔多斯地区发展、东北振兴等话题进行集中研究和学习,注意向国家和有关部门提交咨询报告,体现学术团体的集体行动力。
图:南京大学甄峰教授
甄峰教授认为,当前城市地理的研究逐渐走向多元化、分散化,研究范式愈发多样化。就地理和规划的关系而言,城市规划学科正在努力尝试从工科取向回归理性,而我国城市地理则应更多致力于解决城市实际问题。在把握更多学科视野、分析问题方法的基础上,仍要落脚于地理学,回归本学科的学科范式,注意理论结合实际。同时,要尝试回归到城市地域空间,做更多有地域特色的研究。甄峰教授呼吁,海外培养的博士人才在回归本土后,应尽快适应国内学术环境,同时注意扩大中国研究的影响、加强中国本土相关理论输出。
图:华东师范大学孙斌栋教授
孙斌栋教授认为,中国城市地理学亟待提升本学科在国家战略咨询中的话语地位。孙教授指出,很多学科都非常注意紧盯国家战略,积极捕捉相关热点问题,服务国家需要。历史上中国城市地理学积极参与国家战略工作,周一星、许学强、崔功豪等前辈学者参与了诸多规划实践和决策咨询工作。比较而言,近年城市地理学者的实践参与偏少。他认为,除了十九大报告所强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城市地理学者应在创新、一带一路等国家优先战略方面加强研究,同时通过平台建设提高学科影响力。
图:武汉大学李志刚教授
李志刚教授指出,当代西方城市地理学重视理论化建设,但也面临理论建构与创新的困境。李教授认为,当前我国城市地理的研究过于追求计量与实证,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理论创新。从中西对比角度而言,西方研究范式将形而上学和理论建构作为思考工具,而中国传统历来强调“学以致用”,这可以成为中国城市地理的学科特色。进入新时代,区域不平衡、城市不平衡、群体不平衡问题突出,这些均是地理学研究的传统领域,为学科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未来中国城市地理学有很大创新空间,可以围绕精准决策和社会治理两方面展开。
图:南京师范大学汤茂林教授
汤茂林教授指出,中国城市地理学研究需要更多高端人才,需要重视知识外溢问题。在研究方法论方面,也需要进一步发展,不仅要采用经济实证法,同时也应该从历史诠释和批评科学等多角度进行探索。
图:兰州大学杨永春教授
杨永春教授认为,对于中国城市地理学研究范式问题,一方面要考虑到中国特色制度设计所导致的系列化的要素分配结果和社会现象,一方面需要认识到宏观问题与微观问题的统一性,关键是要服务于国家重大需求。
参加此次会议研讨的还有中山大学刘晔,东北师范大学冯章献,伦敦大学学院刘于琪,华中师范大学顾江,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林赛南、栾晓帆、郭炎,武汉大学中部发展研究院王磊、范斐等,他们分享了各自对于城市地理学术研究所面临的困惑与挑战的思考。
图:代表们热烈讨论
与会代表们畅所欲言,对中国城市地理学学科发展历程进行系统总结,全面畅想了中国城市地理学的未来发展方向,会议气氛热烈,研讨会各项议程顺利完成。
欢迎大家扫描下方二维码
填写地研联用户调查问卷
资料来源:珞珈城乡讲坛
本期编辑:王波涛 胡森林 任宇飞
乡村振兴|刘彦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在全面落实“四兴”激发“四力”